新兩優6號
重要提示:“新兩優6號”(新安S×安選6號)是荃銀選育的具有防偽功能的優質、高產秈型兩系雜交水稻新品種,種子為淺褐色,天然顏色可防偽,易于種子經銷商及用種農戶觀察、識別,防止假冒。
2006年8月“新兩優6號”被農業部確認為第一批超級稻示范推廣品種。2006年國家糧食豐產工程安徽省鳳臺縣連片千畝以上種植“新兩優6號”,現場實收核心田塊,通過去雜、折水份畝產達到781.5公斤。2007年國家糧食豐產工程安徽省鳳臺縣連片千畝以上種植“新兩優6號”,現場實收核心田塊,通過去雜、折水份畝產達到843.7公斤。
特征特性:安徽省區試該品種株高115cm左右,葉色深綠,劍葉挺直,分蘗力較強,每穗總粒數185粒,結實率80%,千粒重28克左右,F1種子谷粒呈淺褐色。米質優,12項指標中10項達到部頒二級以上優質米標準。全生育期140天左右,與汕優63相仿。抗白葉枯病,中抗稻瘟病。國家區試在長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30.1天,比對照Ⅱ優838早熟3.0天。株型適中,葉色濃綠,熟期轉色好,抗性:稻瘟病綜合指數6.6級,穗瘟損失率最高9級;白葉枯病5級。米質主要指標:整精米率64.7%,長寬比3.0,堊白粒率38%,堊白度4.3%,膠稠度54毫米,直鏈淀粉含量16.2%。熟期較早,產量高,米質較優,高感稻瘟病,中感白葉枯病。產量表現:2003-2004年參加安徽省中秈區域試驗,平均畝產553.1公斤和632.65公斤,比對照種汕優63分別增產10.93%和9.3%。2004年安徽省中秈生產試驗,平均畝產579.46公斤,比對照種汕優63增產7.11%。?2005年參加長江中下游中秈遲熟組品種區域試驗,平均畝產564.26公斤,比對照Ⅱ優838增產6.19%(極顯著);2006年續試,平均畝產580.53公斤,比對照Ⅱ優838增產5.25%(極顯著);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72.39公斤,比對照Ⅱ優838增產5.71%。2006年生產試驗,平均畝產549.71公斤,比對照Ⅱ優838增產3.30%。栽培技術要點:?1、播種期:在長江中下游稻區做中稻栽培,于4月中下旬至5月上中旬播種。其他地區可根據當地氣候及茬口情況,適時播種。?2、育秧:稀播、勻播,秧田每畝播種量15kg,大田每畝用種量1.25kg左右,種子要洗凈浸種催芽,采取旱育秧或濕潤育秧,稀播、勻播,培育壯秧。?3、移栽:做一季中稻種植,秧齡30~35天移栽,合理密植,中上等肥力田塊,栽插規格(5×8)寸,每畝栽足1.5萬穴;中等肥力及瘦田,適當增加密度,以(5×6-7)寸為宜,每畝栽足1.8萬穴,每穴1-2粒種子苗,栽足基本苗。?4、施肥:施足基肥,早施分蘗肥,適施穗肥。大田每畝施純氮14-16kg,磷、鉀肥多作基肥施用,氮、磷、鉀比例為1:0.6:1,磷肥和70%鉀肥用作基肥,30%鉀肥作保花肥。氮肥施用原則是:前重、中控、后補,總用量的60%做基面肥,移栽活棵后追尿素5-8kg/畝,促分蘗。該品種有輕度的兩段灌漿現象,后期需肥量較大,孕穗至破口期視苗情每畝追3-5kg尿素做穗粒肥。?5、水管:采取“淺水栽秧,寸水活棵,淺水分蘗,深水孕穗、養花,后期干干濕濕”的管理方法。該品種在肥水較好的條件下,要重烤田控苗,一般每畝分蘗數達17萬苗左右時及時排水曬田。成熟后期宜養老稻,斷水過早易影響結實率及籽粒充實度。6、病蟲防治:根據當地病蟲情報,及時防治。重點注意防治稻瘟病、稻曲病等病蟲害。用殺菌劑于抽穗前10-13天及破口期各噴施一次,?防治稻曲病效果明顯。適宜范圍:適宜在江西、湖南、湖北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蘇的長江流域稻區(武陵山區除外)以及福建北部、河南南部稻區的稻瘟病輕發區作一季中稻種植。也適宜在浙江連作栽培,廣西桂南稻作區早稻或中稻地區種植。
產地:?安?徽
品種審定編號:國審稻2007016?皖品審05010460?蘇審稻200602?豫引稻2006003贛引稻2005024?廣西引種(皖品審05010460?)浙種引(2007)第001號?新安S品種權號:CNA20030208.6?新安S、新兩優6號育種方法發明專利號:ZL03131697.2?新兩優6號品種權號:CNA20050049.X
0551-65316938
0551-65320226
ahqygk@163.com
合肥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創新大道98號